13215150267
星火太阳能和你一起了解更多太阳能资讯

“渔光互补”“农光互补”为广东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3.21 浏览次数:

“鱼塘上竟‘竖’起光伏板!”春节期间,回乡过年的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的乡亲们惊喜地发现了家乡的新变化。这一占地总面积达2300亩的项目,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于1月19日投产启动。

1月初,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和农房屋顶建设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鼓励建设光伏+现代农业。

拥有土地资源相对较多、日照资源充足的粤东粤西粤北乡村抢抓政策“红利”, 通过“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土地利用更为集约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力。

新能源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发展为新能源提供新的空间,“双碳”目标下,一块块光伏板“拼出”绿色乡村新图景,也为乡村农户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0221_104842_042

“光伏长廊”建好后,将成为梅州市西阳镇的新景观。杨可 摄

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两不误

第一次听到“渔光互补”四个字,岗美镇岗北村村民李肖龙立即用手机搜索。“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看到释义,李肖龙表示:“这是个好东西。”

20220221_104842_043

“板上发电、板下种菌”的“农光互补”项目位于梅州市梅西镇宜塘村。受访者供图

李肖龙所租的鱼塘有30亩。2020年7月,他与另外160户养殖户一起开会,得知鱼塘将被用作阳春市巨阳新能源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

项目方承诺,在租赁期内每年补贴养殖户一定租金,建设工期也会配合渔民捕鱼时间来调整,大面积施工都将利用抓鱼放水的空当进行。

项目经理甘坤林说,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生产,一次投资后可获长期收益。 与农业、渔业等相结合,提升了现有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新能源产业和传统产业同步发展。

同步发展建立在“互补”之上。为方便养殖户投喂、捕鱼,项目方为每个鱼塘都预留了10%的捕鱼区;光伏板之间,也都预留一定空间,让阳光照进鱼塘,保障适宜的养殖环境。

据统计,该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装机容量为120兆瓦。项目建成并网后,平均年发电约1.2亿千瓦时,年均创税约1600万元。项目运营期25年内,总发电为3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1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节约标煤120万吨。

20220221_104842_044

在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占地总面积达2500亩的“渔光互补”项目成为乡村一景。受访者供图

这与阳春市的发展设想一致。阳春市发改局总经济师黄重文表示, 只要符合条件、不踩生态红线,与当地工业园区、乡镇建设等不产生冲突,光伏项目的建设都会得到鼓励和支持,特别是有效利用资源的“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

项目八成收益给脱贫户

甘坤林所说的“农光互补”,在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已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且已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20220221_104842_045

光伏板下是多层架智能菇房。杨可摄

在梅西镇宜塘村一片坡地上,一大片高高架起的光伏板十分显眼。这里是广东丰年盛景生态有限公司“农光互补”项目的所在地——棚顶是装机容量为5兆瓦的光伏板,棚下是种植黑皮鸡枞菌的温室大棚。

光伏设施下的土地如长期闲置十分浪费,如何“一地两用”?

多次走访后,企业选择了种植不需光合作用且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黑皮鸡枞菌,在板下搭建防水棚,棚下建造多层架智能菇房。目前,共建有62个菇房,日产鲜菌750公斤。

“板上发电、板下种菌”,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120个就业岗位。

充分利用资源的“农光互补”项目,在梅西镇白面村也有“同款”。

20220221_104842_046

梅州市梅西镇白面村利用村委会、闲置学校楼顶和种植大棚的天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受访者供图

白面村原是省定贫困村。2018年,该村借助扶贫资金和自筹资金,利用村委会、闲置学校楼顶和种植大棚的天面安装光伏板;2020年再向农户租赁仓库屋顶安装光伏板,形成了一个村级光伏电站。一年下来,平均可带来约15万元收益。

同时,白面村在闲置学校和大棚下的空间打造灵芝种植基地,生产灵芝孢子粉。“每年种3万包,产粉200多斤,产值18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曾惠忠介绍, 村里把“农光互补”项目收益的80%分给了99户脱贫户,每年为每户增加近4000元收入。 分红之外的收入,则用来继续投资灵芝种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光伏板成乡村新景观

除了与第一产业结合,光伏与农房改造、休闲旅游的融合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拓展了光伏产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想象空间。

在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S333省道沿线铺面开店的陈妲最近有了一个新习惯——每天起床先看电表。在她住的小楼上方,覆盖着一整面深蓝色光伏板。只要有阳光,自家屋顶就能发电,“看电表算收入”成了她每天的乐趣。


20220221_104842_047

梅州市西阳镇“光伏长廊”已建好30米示范段。杨可摄

“屋顶原是铁皮瓦,既不好看又漏水。改造外立面及安装光伏板后,不仅解决了漏水、遮阳的问题,楼顶还能用来赚钱,空调费都省了不少。”陈妲说。

陈妲参与的是西阳镇利用梅江区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和光伏电站建设奖补机遇所实施的改造行动—— 鼓励“三线”沿线群众实施客家民居特色的外立面改造,并在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20220221_104842_048

梅州市西阳镇“三线”沿线群众的屋顶装上了光伏板。杨可摄

西阳镇为此还出台细致的改造标准和奖补实施方案。以陈妲这一户来说,总计奖补资金达2.3万多元。据该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介绍,到2021年底,该镇已建成100户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

2021年6月,梅江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布的676个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借助这一机遇,西阳镇着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项目相结合,打造绿色低碳产能和美丽宜居于一体的“光伏示范镇”。

20220221_104842_049

梅州市西阳镇鼓励“三线”沿线群众实施客家民居特色的外立面改造,并在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受访者供图

“光伏长廊”便是其中一个项目。西阳社区风眠绿道原是一条500米的户外绿道,为此,西阳镇把光伏板应用于绿道的建设改造上,由镇里统筹资金投入250万元,打造光伏产业发展与群众休闲娱乐相融合的“光伏长廊”,发电隔热一举两得。

像这样的“光伏+”项目,西阳镇的计划还有不少:建设光伏葡萄园、光伏蔬菜园、农家乐、民宿等设施,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相关推荐】

全国服务热线

13215150267
  •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中小企业园十一栋
  • 电话:13215150267
  • 邮箱:liusq@singfosolar.cn
  • 手机二维码
东莞市星火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14057282号-5 /  网站地图 / 百度统计  技术支持: 牛商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