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光伏太阳能板天窗 防水光伏太阳能电池板 U玻璃光伏太阳能电池板
一、近期组件新产品汇总
表1是当前发布的500W+产品的盘点,共6家企业的新品。可见500W+的组件通常或是基于182mm的M10硅片,或是基于210mm的G12硅片。其中:
推出M10组件的厂家包括:晶科、晶澳、隆基、阿特斯,产品采用72或78片电池;
推出G12组件的厂家为:天合和东方日升,产品采用55或60片电池。
也有一些企业兼顾两种尺寸,如晶澳,所以哪种产品会成为主流还是要从产品价值与客户的选择上来分析。
表1:近期光伏组件企业新品汇总
二、光伏组件功率分析
1、M10硅片系列
M10的72片电池组件量产功率将在535W,对应电池效率22.55%,采用了半片+多主栅技术后封装损失约为0 (7.44W×72=535.68W),组件效率20.9%;相应的78片电池组件的功率为580W。
然而,78片虽然提高功率,但并未提高组件的转换效率,在系统端的价值极其有限;另一方面,组件过长却带来载荷、玻璃供应、产线兼容等方面的问题。因此,M10阵营的主力产品就是72片的535W组件。
2、G12硅片系列
G12组件在今年一季度发布了50片电池的组件,5列设计保障组件不会过宽,三切片避免了组件电流过高。由于三切与长焊带的存在,该产品22.55%电池对应量产功率档位不会超过495W,效率20.5%。
近期,天合、东方日升又推出了60片(另有55片)、电池切半的设计。高电流将使组件内部热损耗增加约5W,量产功率将在590W,组件效率近20.7%。组件转换效率明显提高,在系统端更有价值;然而,另一方面,有面临组件宽、高电流与逆变器适配的问题。
3、其他
近期,也有企业基于220mm硅片的组件,提出了660W乃至有700W、800W产品的声音。
众多技术路线,不仅让下游投资企业无所适从,也给辅材端带来困扰与迷茫。
三、光伏组件技术分析
1、半片成为主流
除了两款老版的G12 50片组件采用三分片,主流500W+的组件均采用了“半片+多主栅”技术,加上目前广泛销售的G1(158.75mm硅片)与M6(166mm硅片)组件也以“半片+多主栅”技术为主,可见该技术已确定是组件环节的标准技术。
2、 小间距成为主流
电池片间距方面,晶科坚持使用负间距的“叠焊”技术,其他新发布的产品普遍使用了小间距。
小间距相对常规2mm片间距带来约0.2%的组件效率提升,而进一步做负间距效率仅提升不到0.05%,因电池重叠等因素功率下降约4W并带来成本增加,从系统端价值来看并不划算,所以预计小间距会成为主流的技术。
3、双面组件占比增加
今年以来,双面组件在应用端的占比大幅增加。
双面组件通常需要背面无遮挡安装,当组件做大尤其是宽度变宽时,对其载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验。这时双玻结构带来的强度优势对大组件保持+5400Pa、-2400Pa载荷能力显得非常关键。
四、高功率组件的背后
单块组件做高功率不神奇也不神秘,更有意义的是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
作为工业品,考验组件设计者的并非是组件功率做到多高,而是尺寸做到多大更合理?什么样的参数与上下游产品、辅材兼容性更好?
组件尺寸选择:需要考虑光伏玻璃的供应、组件载荷能力、运输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人工搬运与安装的便利性;
组件电流确定:需要考虑内部损耗增大带来的组件效率下降、热斑温度、接线盒的旁路二极管选型与可靠性问题(接线盒失效在光伏组件实际应用失效中占很高的比例)。
从其他组件厂的反应来看,中节能、腾晖、尚德等企业的组件扩产将会跟进182规格,这样的产线也兼容分布式166产品的制造。
五、总结
本文盘点了今年发布的所有500W+高功率组件,高功率本身并不神奇,背后的关键是对合理的组件尺寸及尺寸做大后各项限制因素的思考,需要在组件功率与效率、组件成本、可靠性、应用价值间做平衡。
组件越大越好(功率越高越好)的观点是非理性的。 投资者需要重视高功率背后的问题,避免仅看到表面现象。